飲食控糖7大誤解
誤區1:控主食,不控總熱量
正確的觀念應是控制每日攝入總熱量的平衡。肉類食品和烹調油攝入過多,會造成總熱量過高。因此,宜多吃蔬菜和粗糧,尤其是粗糧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纖維,能刺激胰島細胞、促進胰島素合成。
誤解2:主食攝入越少越好
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,應放寬主食量。主食為Z廉價、Z直接的熱量供應源。主食攝入過少,機體會分解蛋白質、脂肪產熱,進一步造成三大營養素代謝紊亂,甚至產生酮癥酸中毒。
誤解3:只吃稀飯,不吃干飯
吃稀飯吸收快,血糖升高也就相應加快了,Z 好多干少稀,以干為主。
誤解4: 只吃素不吃葷
動物性食物中優質蛋白較多,含有的營養素人體較易吸收。當然多吃葷少吃素也不科學。吃葷多必然會造成蛋白質太高,動物脂肪攝入增加。肉類食品和脂肪攝入過多正是西式飲食的通病。因此,平衡膳食Z 好。
誤解5:減少排尿,口渴不飲水
其實多尿并非體內水份多,而是血糖高所致。避免多飲多尿的關鍵是控制高血糖。少飲水血液濃,易出現高滲,糖尿病人的食物宜忌中唯有水是不限的,應鼓勵多飲水。
誤解6:無糖食品可隨便吃
無糖食品雖然不含單糖或蔗糖,但仍和其它食品一樣含有碳水化合物,必須在一日總攝入熱量中合理安排份額,不能隨便吃。
誤解7:水果蔬菜可以隨便吃
水果含糖比蔬菜高,血糖控制穩定的病人要在兩餐之間吃。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,如鉻、錳等,對提高體內胰島素的活性有一定幫助。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況下,適當進食各種水果對人體是大有裨益的。